馆院往事 - 成都画院

成都画院

馆院往事

1980年6月成都画院成立大会

1982年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市议长率领代表团到画院参观访问

画院聘请的院外中青年画师部分人员合影

80年代初,画院领导与画院聘请的艺术顾问

80年代初,画院画家

1987年国务委员方毅访问成都画院

国务院总理方毅访问成都画院,图为方毅携扶老画家周抡园

张幼矩北京军事博物馆《川康形胜图》展览开幕

朱佩君院长

著名画家尹瘦石访问成都画院

著名画家朱启瞻访问成都画院

      1979年底,我从成都市群众艺术馆抽调到成都市文化局筹建“成都画院”,同时抽调去的还有成都市美术广告公司的罗绍骅同志。之前就知道,当时刚复职不久的米建书市长决定成立“成都画院”。

      早在1956年“北京画院”成立不久,当时已是成都市副市长的米建书同志也想将一批老画家组织起来,专门成立一个创作、研究国画的一个机构,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后因各种运动和十年浩劫,一搁就是二十多年。

      “文革”结束,改革之初,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面临诸多十年浩劫破坏了的秩序,还得考虑新的发展思路,在这个时候提出成立画院,是成都市文化发展的一个新天地,也是成都市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工程,更是从事美术工作者理想的创作场所。我同罗绍骅同志在筹备期间,主要调查了解成都市的美术现状,画家现状和成立画院的构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写成书面情况报文化局,再以文化局《关于建立成都国画院的请示报告》报市委宣传部,再转报中共成都市委。后经市委研究同意在1980年1月30日的批复中,市委原则同意建立,更名为“成都画院”,至于编制、办公地址、经费等具体问题,可在筹备中解决。

      有了市委的批复,当时的宣传部长肖菊人多次找我们研究成立之前的具体工作,明确罗绍骅主要负责行政工作;我主要负责业务工作,于是我们的工作分头进行。我主要将“文革”还健在的省内老画家,及具有在绘画领域内有较高水平的中青年画家的详细情况写成文字材料,以备人才的选拔。到1980年5月将筹备的情况向米建书市长作了汇报。后在5月23日由市文化局发出请帖: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繁荣成都市的美术创作、培养人才,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市委决定成立成都画院。在人民公园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领导、在成都的老画家,及部分中青年画家召开一次茶话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在这次会上确定了‘成都画院’应是综合性的画院。随后我们起草了一个关于建立‘成都画院’的意见初稿; 

      一、成都画院是中共成都市委和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的美术研究机构,成都画院要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团结我市广大美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绘画艺术传统,繁荣美术创作,开展学术研究,培养新生力量,提高艺术水平,鼓舞人民同心同德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二、画院的主要任务是: 积极开展创作研究活动,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高创作思想和艺术水平,有目的地组织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开展学术讨论,鼓励发展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收集、整理、研究、出版我市知名画家和有成就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总结艺术实践经验,举办画展,进行艺术交流。开展教学辅导活动,组织老画家辅导中青年画家,培养新生力量,多出作品,多出人才。配合有关单位,辅导群众性的美术活动,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美术骨干水平。

      三、画院的专业机构和人员: 目前以国画为主,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油画、雕塑、书法、篆刻等专业。画院设名誉院长、院长、副院长,下设创作研究室、办公室、人员编制暂定三十名。画院创作研究人员的条件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在创作中有一定成就和独特风格,并在群众中有一定声望,有影响的画家,以及基础较好有培养发展前途的中青年美术工作者。除编内的专职人员外,画院还将聘请其他单位或社会上具有上述条件的美术工作者,参加画院的创作、研究、教学活动,并作为画院的兼职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画院还可聘请顾问。

      四、画院院址和经费: 画院院址建设市人民政府列入计划进行新建。画院编制和常年事业费用,建议市计委和市财政局,列入市的编制计划和财政计划。今年画院成立请拨开办费五万元,包括购置画院设备和办公设备费等约2万元,人员的工资和附加工资,业务活动费等3万元。以上意见由市文化局报宣传部再向米市长汇报后,决定尽快召开成立大会,至于院址、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也应尽快解决。

      1980年6月5日,由市文化局发出请帖,在文化公园内召开成立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杨以希、米建书、熊宇忠、肖菊人,四川省美协负责人李少言、吕林及在成都的老画家周棆园、张采芹、沈福文、吴一峰、黄稚荃、冯建吴、赵蕴玉、丰中铁、岑学恭、朱佩君、胡伯祥等及中青年画家一百多人聚集一堂,挥毫书画。米建书任成都画院名誉院长。成立大会后,很快在文化公园内借了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四合院,作为临时院址。不久,扩建东西干道,成立了成都市干道指挥部,在扩建过程中,将会拆去一些房屋,其中有一些具有成都传统建筑特色的老四合院可以异地保留。于是将署袜街的静安旅馆及红星路附近的一座叶家祠堂(这两处房屋均是清末民初的中式四合院建筑)整体迁到支矶石街59号,作为成都画院院址,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后来又在其后修建了仿古建筑一幢,作行政办公和藏画楼用,跟前面的两个四合院连成一片,总计面积1376平方米。1982年底,画院从文化公园搬到现在的支矶石街59号。在这期间,米建书、肖菊人及市建委、干道指挥部、市房管局负责同志的共同努力才完成了画院的院址,但产权归为房管局所有,画院每年得向房管局付租金,租金为2000元。

      成都画院1980年6月5日成立,但1980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才补发文件同意建立成都画院,确认为市属文化事业单位。经费列入文化事业费内,必需的开办经费可由市财政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拨给。1982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才确认成都画院为市属县团级文化事业单位。

      成立后不久,将似选进画院画家的作品陈列在画院,请省美协的负责人,在成都的老画家再加上有关领导的意见,确认了第一批进画院的中青年画家。他们中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有经过美术学院专门培养的画家,也有自学成才并有多年创作实践的画家,也有自学成才并有多年创作实践的画家。

      1980年11月15日在画院,由名誉院长米建书向受聘的省内著名老画家发放顾问聘书。1985年又聘请了成都市一批中青年画家为院外画师。

      画院的院址解决后,画院修宿舍也应提到议事日程,画院的画家和行政人员都来来自四面八方,部份同志当时还由组织上高价租住民房。我们向市委,市政府申请报告,要求新建画院宿舍。当时在地方财力较困难的情况下,1984年和1985年分别拨给6万元和7万元,后来又通过肖菊人的关系,向国家计划委员会要了15万元,自筹了2万元共30万。1985年报经市计委列入85年度基本建设计划项目。后经市有关领导的协调,委托成都市干道指挥部承建。30万要修建28套宿舍,在那个年代的低造价也显然不够,只好请干道指挥部垫资修建。 1987年完成了宿舍的修建,但差干道指挥部近20万元。直到1993年画院才还了干道几万元,后来我们向干道指挥部的领导协商。画院组织老中青16个画家为干道指挥部画了一幅巨型国画(锦绣蜀山图)为成都过境二环路建成志庆,解决了拖欠干道指挥部所垫的修房款。

      大约在1984年琴台路开始修建,米建书市长考虑到画院是一个创作研究绘画的机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有限,在新修建的琴台路给一幢营业楼房给画院。一天通知我同朱佩君院长到顺城宾馆去,当时米市长在顺城宾馆疗养,那时他已75岁高龄,由于早年参加革命被捕受过酷刑,文革时也受过磨难每到冬天肺气肿特别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时刻想到画院的建设和发展。当我们进门,已见房管局曲局长和浣花风景区的牟主任,正将一张大的工程图纸放在地上,向坐在椅子上的米市长讲解着,米市长见我们来了,叫我们坐下一同看看。我一看是琴台路上的一幢楼的施工图,米市长对我们讲:“画院是事业单位,财政不可能拨更多的钱给你们,我想给画院搞一个地方,我一直想搞一个像北京(荣宝斋)那样的展览、陈列、经营字画和文房四宝的地方。今天把你们叫来一起谈谈这件事,他们(指曲,牟两位)正在修建琴台路。我叫他们在那里拿一个地方给画院,如果你们现在还不具备经营字画和文房四宝的条件,可暂时出租,也可解决拨款的不足。”又对曲,牟二人讲画院修建不久,你们支持一下,房子修好后就给他们用,曲牟二位当即点头同意,随后肖菊人部长也亲自到施工现场视查,并作了一些具体的指示。这幢在琴台路的楼房修好后。从1986年至今,一直出租给商家,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可见米建书市长对画院的成立和建设做了很大的贡献,想得如此周到,对画院关怀备至,每次召见我们和他多次到画院的情况,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米市长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回忆往事,更使我们对他的敬意。在这里我想简单介绍一下画院的创建人米建书市长(上世纪30年代初参加革命,中国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曾参加过李大钊护灵游行,鲁迅到北平讲演时他担任过保卫工作。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他更是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曾给刘胡兰讲故事,送给刘胡兰笔记本。为革命被捕受过酷刑但一直坚定革命的信念,成都刚解放他就是副市长,几十年来对成都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文化人受过高等教育,对书画也十分爱好,工作之余常写字画画)。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画院成立十年之后,各方面的改革逐渐深入,由于画院的院址没有产权,房管局将逐年增加房租,一切都将按经济规律在进行。作为画院这样一个别无创收的研究机构显然无能为力,房管局将每年收画院房租,每年二千元突然增加到每年二万一千元(突然增加了十倍)并说今后还要增加。于是我找到当时任市长的黄寅逵同志经过他的协调,同意五年不增加房租,我想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1992年画院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式提出《关于将成都画院租用的办公房产权归交画院的请示报告》。但几年后仍未解决。1995年我再次向当时的王荣轩市长汇报了画院的情况,一是遗留的房屋产权问题,二是画院常年经费不足的问题。王荣轩市长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是书画爱好者,并写得一手好书法,对画院向老市长米建书一样,特别关心。他听了我的汇报后,要我把画院遗留的房屋产权问题以及全国各画院常年拨款的情况写一个详细的报告。1995年4月12日,画院向市政府写了一个《关于请求将成都画院租用的办公房屋产权归交画院的请示报告》,1996年10月16日画院又向市政府报告《关于再次请求将成都画院租用的办公房屋产权归交画院的请示报告》后,1997年4月3日在王荣轩市长约请市房管局翁局长在画院召开现场会,他向翁局长说画院的产权遗留的问题,希望房管局能支持画院,翁局长当场表态把当年所欠租金了结之后,马上到房管局办理手续将产权交画院,1997年9月5日画院向成都市房地产管理局写了《关于申请办理成都画院房屋产权登记的报告》后,年底在画院行政办公室的配合下,办完了产权登记手续,免除了长期困扰着画院的忧患。与此同时王荣轩市长还将当时画院全年财政拨款不到20万元增加到45万元,还为画院购置了一辆桑塔纳小轿车,这真使我们喜出望外。1995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王荣轩市长在宴请部份老画家时,将别人送给他的一把精美的扇子送给成都画院收藏,是清末民初林琴南的山水和郑孝胥的书法,至今为画院珍藏。

      画院从1980年成立至今已有三十年了,三十年算而立之年,但离不惑还有一段历程,我在画院20年间历经几届书记,市长,和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对画院都十分关怀爱护,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办公用房,画家画室,陈列场地,宿舍,营业用房,常年经费,画家和职工的工作安排,甚至家属的工作安排等等,使画家们有一个安定的创作和生活环境,潜心地进行绘画创作,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画院规模日趋完善,其中艰辛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路漫漫其修远,绘画艺求将不断求索,三十年来画家们在绘画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社会所瞩目,这是画家们自身的努力,但我们不能忘了那些支持画院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他们有的已逝世,有的已不在工作岗位,抚今追昔,往事不忘,点滴记忆,书以心怀。 原成都画院院长 何继笃2009年8月


扫一扫关注
成都画院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